今年6月,公司两名员工17级张婷和18级罗凤琴参加了厦门郑小瑛歌剧中心举办的《紫藤花》(歌剧《伤逝》校园版)歌剧班学习,与郑小瑛老师,高嵩老师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员一起,历时12天,完成了歌剧的全部音乐作业与音乐会版的排练。7月18日该剧以简约的小制作室内歌剧的表现形式在厦门艺考君培训学校进行了结业汇报演出。
(郑小瑛老师给学员们排练)
着眼本土、挖掘民族歌剧精品《紫藤花 》从简制作更加亲民。这部歌剧只有两位子君和涓生两位角色。歌剧《伤逝》无疑是鲁迅与施光南这两位生活在旧社会和新社会的巨匠在不同领域跨时代的合作。同时也是中国经典文学与西洋音乐形式一次完美的结合。是最值得也最适合在今天的校园里传播的一部我国歌剧精品。2011年 9月16 日,郑小瑛歌剧中心将沉寂了20年多之久的,由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作曲,韩伟、王泉根据鲁迅原著编剧的经典抒情歌剧——《伤逝》节编成《紫藤花》(校园版),重新搬上了舞台。原来用的是大合唱队双管 编制的管弦乐队,而这次的演出压缩为同时兼任舞台换景的、一位指挥、一台钢琴 、十几位的合唱队组合的室内乐队。舞美上也采用了尽量节约的布景道具,几串紫藤花、一套桌椅和少数灯光吊杆代表了春夏秋冬。
“让歌剧走进大众,让大众走进歌剧”这是郑小瑛老师一直以来的愿望,也就是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三贴近。”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创办以来,中心一直在摸索着各种教学和互动的方法。例如用完整的歌剧为教材,在指挥和导演的指导下,帮助那些 基本掌握了声乐技巧,具有演唱歌剧潜力的学员们学会准确地读谱, 严谨而有表现力地演唱人物角色能参与重唱,会听伴奏,懂得看指挥 知道如何在音乐中表演角色。所以郑小瑛老师希望这部具有经典价值的优秀歌剧能够以简便的形式走进大众在我国青年知识分子中间得到传播。我们非常有幸通过老师推荐与审核的方式参与了此次的歌剧学习班,收获巨大,受益匪浅。
2017级张婷
通过这次旁听的学习,让我得到很多启发。在今后的声乐学习道路上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来学习之前,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歌剧里面的唱段,来学习后才知道完成一部歌剧需要付出这么多。要了解剧情,搞懂人物关系,还要感受人物内心,还要在音乐中念对白。
这次能参与这部歌剧的旁听课,跟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在一起学习,很难忘。非常感谢郑老师的歌剧中心为我们提供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高嵩老师对我们旁听小朋友的照顾。我们会继续加油!
2018级罗凤琴
此次参与歌剧《紫藤花》的学习真的是收获满满,前辈们对歌剧事业的执着与奉献,激励了我对音乐的热爱之心,从郑老师筛选中我了解到,视唱练耳对于一位合格的歌者的重要性!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了解到了要把歌剧唱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仅要背下自己的演唱部分,更需要通篇整理。歌剧是有感情的,它不像是平时唱歌的强弱,而是带上浓厚的个人理解,就如高嵩老师所说,我们四位子君唱出了四种不一样的味道。这就是歌剧的神奇之处。感谢此次郑老师提供的机会以及平台,感谢高嵩老师的指导,我将在歌剧路上砥砺前行,争取在下次的选拔中脱颖而出!
(郑小瑛老师)
(高嵩老师)
通过本次歌剧中心的学习,学员们开拓了视野,更全面地了解了完成一部歌剧是需要多方面努力才可能完成的,音乐的道路是无止境的,最后拼的是谁更努力,所以我们会怀着感恩的心继续前行。